木瓜片對新冠有治療作用嗎
參照國家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(試行第九版)》,根據(jù)甘肅地域特點及工作實際,在前期中醫(yī)藥參與防治經(jīng)驗的基礎上,充分發(fā)揮中醫(yī)藥“治未病”思想和辨證論治優(yōu)勢,未病先防、已病防變、病愈促康,深度介入新冠肺炎預防、救治、康復全過程,突出中醫(yī)藥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態(tài)化防控工作中的特色優(yōu)勢作用?,F(xiàn)從預防、治療和恢復等幾方面制定本方案。
從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原體毒株變異速度快的特點分析,目前變異病毒趨勢呈現(xiàn)高致病性和高傳染性,具有潛伏期短、隱匿性強、傳播速度快、病毒載量高、核酸陰轉時間長等特點。從中醫(yī)學角度分析,新冠病毒呈現(xiàn)的致病特征為濕毒疫邪,傳變更為迅速,濕邪纏綿不易轉陰,易入血瘀絡,省內(nèi)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在病機上仍為疫毒兼夾濕邪,化燥傷津者少見。
一、預防
預防原則:推行“疫苗+中醫(yī)預防”策略,應繼續(xù)推進疫苗注射,嚴格落實現(xiàn)有防控措施,并通過以下中醫(yī)藥預防措施增強體質(zhì),達到“正氣存內(nèi),邪不可干”的綜合預防及疫情控制效果。
針對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密接者及次密接者,在醫(yī)學觀察期內(nèi),可提前介入,截斷病勢,服用治療方。
推薦處方:宣肺化濁方
處方:蜜麻黃6g、連翹15g、前胡9g、法半夏12g、麩炒蒼術12g、廣藿香6g、羌活9g、酒大黃6g、陳皮6g、黃芩6g。
服法:水煎分服,一日兩次,每次200ml,連服3天。
不方便接受湯藥的人群,推薦院內(nèi)制劑:宣肺化濁顆粒。
三、臨床治療期
推行“關口前移,截斷扭轉,防治在早期,治愈在初期”的臨床治療思路。無癥狀感染者因增幅過快,成為本次疫情難點,應積極發(fā)揮中醫(yī)藥優(yōu)勢積極治療。輕型、普通型、重型、危重型可根據(jù)患者病情及不同體質(zhì),結合當?shù)貧夂蛱攸c,辨證論治擬定治療計劃,可參照下列推薦方案進行治療。
呼吸道等標本新冠病毒原學檢測呈陽性,但無相關臨床表現(xiàn),如發(fā)熱、咳嗽、咽痛等癥狀,影像學未見肺炎表現(xiàn)。以舌、脈等為診斷依據(jù)進行辨證分型,此類患者為正虛受邪,總體以濕毒困阻為主,治療以扶正祛邪,宣透濕邪。
推薦處方:扶正祛邪方
處方:生黃芪15g、防風12g、炒白術15g、藿香10g、蜜麻黃3g、荷葉6g、皂刺6g、生姜6g、生甘草6g。
服法:水煎分服,一日兩次,每次200ml,連服3天。
不方便接受湯藥的人群,推薦院內(nèi)制劑:宣肺化濁顆粒。
臨床表現(xiàn):高熱不退,咳嗽;痰少,痰黃粘稠不易咳,或黃痰,胸悶氣短喘促,腹脹便秘,四肢欠溫,微汗,舌質(zhì)紅,苔黃膩或黃燥,脈滑數(shù)。
治法:清肺通絡,瀉火解毒。
推薦處方:清肺通絡方。
處方:蜜麻黃9g、杏仁9g、生石膏20g(先煎)、膽南星6g、葶藶子15g、桃仁9g、赤芍15g、射干9g、生薏苡仁15g、水蛭3g。
服法:水煎分服,一日兩次,每次200ml,連服7天。
臨床表現(xiàn):神昏,煩躁;胸腹灼熱,手足逆冷;呼吸急促或需要輔助通氣。舌質(zhì)紫絳,苔黃褐或燥,脈浮大無根。
治法:開閉固脫,解毒救逆。
推薦處方:生曬參15g、黑順片10g(先煎)、山茱萸15g,濃煎100ml,頓服,或靜滴參附注射液。神昏明顯者可一并送服安宮牛黃丸。
四、恢復期
臨床表現(xiàn):氣短,乏力,輕咳;心虛膽怯,夜寐欠安,納呆腹脹,便溏不爽;易汗出,苔薄白或白膩,脈濡細。
治法:運脾益肺,培元固本。
推薦處方:益肺健脾方。
處方:炙黃芪15g、黨參6g、陳皮9g、當歸9g、柴胡6g、桔梗6g、麩炒白術15g、赤芍9g、玉竹15g、丹參15g、生麥芽15g、炙甘草6g。
服法:水煎分服,一日兩次,每次200ml。
推薦院內(nèi)制劑:培土益肺顆粒、益肺健脾顆粒。推薦中成藥:貞芪扶正顆粒、仁青芒覺膠囊(藏藥)。
五、其他中醫(yī)療法
在疾病預防、治療或恢復期,可積極推廣穴位按摩、耳穴壓豆、小兒捏脊、中藥浴足、中醫(yī)導引術等非藥物中醫(yī)治療手段,達到扶持正氣,疏通經(jīng)絡,調(diào)和臟腑的作用,有助于恢復體能、體質(zhì)和提高免疫力。
按摩推薦穴位:合谷穴、迎香穴、風池穴、足三里。按壓時緩緩用力,以有酸脹感為度,按壓10秒左右后,緩緩上抬,再往下按,反復操作,每日按8-10次。
耳穴壓豆法:又稱耳穴藥壓法,是使用較硬的王不留行籽、決明子等進行耳穴壓貼的一種傳統(tǒng)療法。耳穴壓豆法主要遵循耳針、中醫(yī)辨證的原則,根據(jù)不同的臨床表現(xiàn),選擇一定的穴位進行組合,以調(diào)整相應臟腑經(jīng)絡氣血的功能,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。取穴:主穴:大腸、三焦、脾、腹、皮質(zhì)下。取穴宜根據(jù)主要病癥取其反應明顯的穴位,要少而精,每次以貼壓5~7穴為宜,每日按壓3~5次,隔3天更換1次。
小兒捏脊:針對小兒患者,可配合捏脊療法。捏脊的穴位為夾脊穴,位于腰背部,在挾提到與病情相關的背俞穴上時,可加重挾提力量,并用力向上提捏一次。
中藥浴足:杜仲30克、川斷30克、當歸60克、炙黃芪30克、藿香15克、木瓜20克、艾葉15克,生姜15克。用法:加水2000ml,水煎45分鐘,濾取藥汁足浴。每天1次,每次15-30分鐘,以全身微微汗出為度。
中醫(yī)導引術:八段錦、太極等導引術是中國傳統(tǒng)的運動療法,主要目的是改善心肺功能。
優(yōu)質(zhì)文章排行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