癥狀概述
慢性腸炎(chronicenteritis)一般指腸粘膜感染、免疫、遺傳等因素引起的慢性炎癥,包括多種類型?;颊咧饕憩F(xiàn)為食欲不振、上腹部不適、打嗝、惡心、嘔吐等。
部分藥品、耗材、診療項目在醫(yī)保報銷范圍內,具體報銷比例請咨詢當?shù)蒯t(yī)院醫(yī)保中心。
消化內科
腹痛、腹瀉
抗生素濫用因素、飲食、遺傳、放射性因素
糞便常規(guī)檢查、血常規(guī)、血液生化檢查、x線鋇檢查、腸內鏡檢查
慢性腸炎病程較長,需要堅持治療。
楊愛明|主任醫(yī)師消化科主任醫(yī)師
中國醫(yī)學科學院北京協(xié)和醫(yī)院三級甲等等
總述
慢性腸炎的病因相對復雜,可能與感染、飲食、遺傳、精神因素等因素有關,抗生素濫用也可能導致腸道菌群紊亂和慢性腸炎。
1、感染性因素
病毒、細菌、真菌、寄生蟲等致病原體的感染可引起慢性腸炎的反復發(fā)作。
2、飲食
飲食不潔,誤服有毒有害化學物質可引起腸炎,有時疾病可延長為慢性腸炎。
3、遺傳
慢性結腸炎等慢性結腸炎有一定的遺傳因素,部分患者常有疾病家族史。
4、放射性
放射性腸炎可能發(fā)生在其他疾病的放射性治療中,部分患者表現(xiàn)為慢性癥狀。
5、抗生素濫用
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可能導致腸道菌群紊亂和慢性腸炎。
1、年齡
年輕人和老年人是慢性結腸炎的好發(fā)人群。
2、遺傳
有慢性腸炎家族史的人可能是慢性腸炎的危險因素。
3、藥物
長期使用阿司匹林等非甾體抗炎藥,或長期服用避孕藥,患慢性腸炎的風險增加。
4、精神壓力
長期精神壓力過大的人可能會出現(xiàn)腸功能障礙和慢性腸炎。
5、高蛋白、高脂肪食物
經常吃高蛋白、高脂肪的食物,可能會增加消化道負擔,容易發(fā)生慢性腸炎。
總述
慢性腸炎患者的臨床表現(xiàn)主要是腹痛、腹瀉、消化不良等癥狀,嚴重者可有粘液糞便或水樣糞便。癥狀可能因疾病的炎癥程度而有所不同。
1、腹痛
慢性腸炎患者常表現(xiàn)為長期慢性或反復發(fā)作的腹痛。
2、腹瀉、便秘
腹瀉是慢性腸炎患者的常見癥狀,有時便秘和腹瀉可能會交替出現(xiàn)。根據(jù)病情的嚴重程度,腹瀉的頻率和糞便的特征可能會有所不同,嚴重者可能會出現(xiàn)粘液糞便或水樣糞便。有些患者可能會出現(xiàn)夜間腹瀉和餐后腹瀉。
3、里急后重
患者直腸嚴重受累時,可出現(xiàn)內急后重,一般為下腹部不適想要大便,但又有排便不潔的感覺。
1、腸穿孔
指腸壁穿孔,糞便流入腹腔,引起感染?;颊呖沙霈F(xiàn)嘔吐、劇烈腹痛、脈搏微弱等癥狀。
2、中毒性腸擴張
臨床表現(xiàn)為病情迅速惡化,中毒癥狀明顯,伴有腹瀉、腹痛和反彈痛,腸鳴音減弱或消失,白細胞數(shù)量增加。
3、腸狹窄
腸狹窄多發(fā)生在病變廣泛、病程持續(xù)5~25年以上的病例中。其部位多見于左半結腸、乙狀結腸或直腸。臨床上一般無癥狀,嚴重時可引起腸阻塞。
4、結腸癌
大約5%的慢性腸炎患者患有癌變,多見于累及全結腸的患者。
預計檢查
對慢性腸炎患者,醫(yī)生一般進行糞便常規(guī)檢查、x線鋇檢查等,必要時還可進行血常規(guī)、血液生化檢查和腸內鏡檢查。
1、常規(guī)糞便檢查
糞便常規(guī)檢查是診斷慢性腸炎的重要方法之一。糞便常規(guī)檢查用于確定糞便中是否有血液、細菌感染、寄生蟲或白細胞。
2、血常規(guī)檢查
當患者癥狀嚴重時,可以抽取一定量的血液進行檢查。貧血和炎癥可以通過檢測血紅蛋白、白細胞計數(shù)等指標來判斷。
3、血生化檢查
檢測血液中的生化指標,如血清鉀、血清鈉、血清白蛋白等,有助于判斷低鉀、低鈉、低蛋白血癥等。
1、x線鋇劑檢查
鋇灌腸對本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具有重要價值。慢性腸炎的急性期一般不適合鋇檢查。應特別注意的是,在鋇灌腸過程中,嚴重潰瘍性結腸炎有可能誘發(fā)腸道擴張和穿孔。
2、內鏡檢查
大多數(shù)慢性腸炎患者患有直腸和乙狀結腸。乙狀結腸鏡檢查非常有價值。對于慢性或疑似全結腸患者,應進行全結腸鏡檢查。一般不清潔灌腸。急性期重型患者應被列為禁忌,以防穿孔。
診斷依據(jù)
因病原體而異。一般來說,應根據(jù)病史和臨床表現(xiàn)進行初步判斷。進一步診斷取決于實驗室檢查。細菌性腸炎可作為嘔吐物和糞便培養(yǎng),可通過獲得病原體進行診斷。
1、腸結核
疾病緩慢,主要位于右下腹部,可有陣發(fā)性絞痛,腸鳴聲增強,常有大便習慣改變、干燥、稀交替。輕的只有稀便,重的是粘液膿和血便??捎袗盒?、嘔吐、腹脹、食欲不振。體檢只有右下腹壓痛。輔助檢查:血液沉降增加快,結腸菌試驗呈陽性,糞便培養(yǎng)可找到抗酸桿菌。纖維結腸鏡檢查以確認該疾病。
2、原發(fā)性小腸吸收不良綜合征
這種疾病的典型癥狀是脂肪腹瀉。大便顏色淺,量大,呈油性或泡沫狀,經常浮在水面上,有惡臭。多伴有腹脹、腹痛、乏力、體重減輕、出血等營養(yǎng)不良表現(xiàn),病程長,病情輕時重,X線鋇餐檢查有利于診斷。
治療原則
慢性腸炎的治療主要包括病因治療和對癥治療,目的是保護腸粘膜,對抗病原體,清除腸毒素,緩解癥狀。由于慢性腸炎覆蓋面廣,具體治療方案會有很大差異。
對于頻繁腹瀉、嘔吐引起的脫水、電解質損失或酸堿失衡,應及時糾正。輕度脫水,嘔吐不嚴重,可口服補液鹽。如果脫水或嘔吐嚴重,可以靜脈輸入生理鹽水、碳酸氫鈉、氯化鉀溶液和葡萄糖。
1、抗生素
如果慢性腸炎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,抗生素類藥物可以選擇。
2、止瀉藥
復方苯乙哌啶、蒙脫石散、復方地芬諾酯等藥物可用于止瀉。
3、解痙劑
對嚴重腹痛引起痙攣的,可適量使用解痙劑,如顛茄、阿托品等。
4、腸道菌群調節(jié)藥
如雙歧三聯(lián)活菌制劑、雙歧桿菌活菌制劑、乳酸桿菌、酪酸梭狀芽胞桿菌等,可糾正腸道菌群紊亂,有效治療腹瀉和腹脹。
復方苯乙啶、蒙脫石散、復方地芬諾酯、顛茄、阿托品、雙歧三聯(lián)活菌制劑、雙歧桿菌活菌制劑、乳酸桿菌、酪酸梭狀芽胞桿菌
慢性腸炎的治療周期一般為7-10天,但由于病情嚴重程度、治療方案、治療時間、個人體質等因素,可能存在個體差異。
治療費用可能有明顯的個體差異,具體費用與所選醫(yī)院、治療方案、醫(yī)療保險政策等有關。
一般預后
慢性腸炎患者多發(fā)病緩慢,部分患者可能反復出現(xiàn)癥狀,長期不愈合。
長期慢性腸炎可引起腸道出血、腸狹窄、癌變等。
;
可通過積極治療緩解癥狀,控制疾病進展。
難以根治。
這種情況很容易重復。
總述
慢性腸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飲食衛(wèi)生,養(yǎng)成健康的生活習慣,保持良好的心態(tài)。
慢性腸炎容易長期延遲,從而影響患者的心理狀態(tài)。家庭成員應更加關注患者,幫助患者調整心態(tài),消除不良情緒,建立克服疾病的信心,積極配合治療。
嚴格按照醫(yī)囑服藥,不得隨意換藥或停藥。如有異常情況或不適,應及時就醫(yī)與醫(yī)生溝通。
1、;定期工作和休息,良好的工作和休息習慣有助于改善胃腸功能。
2、;慢性腸炎患者應適當運動,使身體增強免疫力,但盡量避免過度運動。
3、;腹瀉者注意便后及時用紙巾擦拭,用溫水清潔肛周皮膚,避免感染。
4、;保持愉快的心情,平時聽音樂,做減壓瑜伽放松自己。
患者可觀察每日排便次數(shù)、排便量、排便性狀、體溫變化。如果癥狀比以前更嚴重,請及時去醫(yī)院。
以清淡營養(yǎng)的飲食為主。多吃富含蛋白質的食物,如魚、瘦肉、雞蛋、乳制品和豆制品。注意低纖維素飲食。纖維素較多的飲食不易消化,不利于慢性腸炎患者的康復。食品應軟、細、少渣或無渣,少吃多餐,以減輕胃腸道負擔。
預防措施
1、注意日常生活中的飲食衛(wèi)生,避免食用過期或不潔的食物。
2、養(yǎng)成規(guī)律作息、適度運動等良好的生活習慣,增強抵抗力,使致病菌無機可乘。
3、保持舒適的心情,避免長期處于悲傷、緊張、焦慮等不良情緒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