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用藥指南 > 資訊詳情

感冒解熱顆粒和暑濕感冒顆粒能一起吃嗎

感冒是臨床最常見病之一,一年四季均可發(fā)生。由于中西醫(yī)理論體系的不同,對感冒的認識和治療存在很大差異。例如,暖冬時感冒病人較多,西醫(yī)認為暖冬現(xiàn)象更有助于病源菌的滋生,容易引發(fā)感冒;而中醫(yī)則認為是由于是“非其時而有其氣”,既冬應寒而反暖這種大自然不正常的環(huán)境,導致人體腠理疏松而易感受外邪發(fā)生感冒。在治療上西醫(yī)要抗病毒抗細菌,以及用解熱鎮(zhèn)痛、鎮(zhèn)咳、抗過敏等方法,解除感冒引起的一系列癥狀;中醫(yī)則根據(jù)人體感受外邪的不同及外邪侵襲人體后的表現(xiàn),區(qū)別風寒風熱的不同,分別予以辛溫解表和辛涼解表等達到治療目的。

由于西藥對感冒的治療缺乏特異性等原因,選用中藥,尤其是選用中成藥治療感冒幾乎成為大夫和病人的常規(guī)選擇。但臨床常遇到感冒病人不停服用各種藥物而感冒持續(xù)不愈甚至并發(fā)其它病癥的情況,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除與病人本身體質狀況等有關外,往往與治療選藥不當有關。中醫(yī)用藥講究辨證,治療感冒亦不例外。中醫(yī)認為感冒多是由于風邪兼夾不同時令之氣,侵犯人體而發(fā)病,如冬季多見風寒,春季多見風熱

,夏季多夾暑熱,夏秋之間的梅雨季節(jié)多夾濕邪,秋季多兼燥邪等等。一般來說,風邪兼夾時令之氣,常以風寒、風熱兩類為多見,其他暑、濕、燥等外邪亦能兼夾,于是感冒就有風寒、風熱、暑熱、暑濕、秋燥等不同,另外尚有時行感冒、體虛感冒等病名。

1、風寒感冒

風寒感冒多發(fā)生于秋冬或初春季節(jié),為感受外來風寒之邪而發(fā)病。因風寒之邪侵襲肌表,汗孔開合不利引起,癥見惡寒無汗,頭身疼痛,鼻塞流清涕,甚至氣喘。脈象多浮緊或弦,舌苔薄白。治療此類感冒治則為辛溫解表,發(fā)散風寒,或辛溫解表,宣肺定喘,在表之風寒或被寒邪郁閉之肺氣,一經辛溫之品宣通,則表邪得解、肺得宣肅而諸癥消失。常用中成藥有風寒感冒顆粒、風寒表實感冒沖劑、感冒清熱顆粒、九味羌活顆粒、川芎茶調丸、柴胡飲沖劑、小兒麻甘顆粒(用于小兒)等,民間常用的治療感冒偏方蔥姜水、姜糖水等,亦適用于風寒感冒。

2、風熱感冒

風熱感冒多發(fā)生于春季。春季多風,氣候轉溫,故風邪與溫熱之邪多相兼致病。風熱之邪侵襲肺衛(wèi),致衛(wèi)表不和,肺失清肅而出現(xiàn)一系列風熱表證癥候,癥見發(fā)熱較重,漢锨幔無汗或有汗,頭痛身楚,或有鼻塞,流濁涕,咳嗽,咽喉腫痛等,脈象常浮數(shù),舌苔薄白而少津或薄黃。治療這類感冒宜辛涼解表,疏風散熱,在表之熱邪一經辛涼藥物宣透,則熱祛表邪得解而病癥向愈。常用中成藥有銀翹解毒丸、犀羚解毒丸、桑菊感冒片、風熱感冒顆粒、羚羊感冒片、雙黃連口服液、銀黃口服液(顆粒)等。

3、暑濕(暑熱)感冒

暑濕感冒或稱夏季感冒,多發(fā)于夏秋季節(jié)暑邪濕邪當令之時,由于外感風寒、內蘊暑濕、營衛(wèi)失和而發(fā)病,癥見除惡寒發(fā)熱等表證外還兼有身熱汗少,胸悶頭暈脹,泛惡納呆,腸鳴腹瀉,全身酸楚,身倦乏力、舌苔白膩脈濡等癥。西醫(yī)的胃腸型感冒常與暑濕感冒類似。治療宜解表化濕,理氣和中為法,常用中成藥有暑濕感冒沖劑、藿香正氣系列(水、丸、膠囊等)、祛暑丸、暑癥片、六一散、消暑沖劑、清涼防暑沖劑等。如發(fā)熱較重,汗出熱不解,伴心煩口渴,小便短赤舌苔黃厚膩者是暑濕化熱證,可酌情伍用雙黃連口服液、銀黃口服液之類清熱解毒藥,但應注意中病即止,不可過用寒涼。對于暑濕感冒的治療應注意既不可大劑辛溫發(fā)汗,又不可過用苦寒攻下,宜審時度勢解表化濁祛濕清熱,否則易使表證遷延不愈或變生他癥。

4、秋燥感冒

秋燥感冒多發(fā)于秋季,是由于風邪兼挾秋令燥氣傷人致病。表現(xiàn)為惡寒發(fā)熱、頭痛、口鼻發(fā)干、咽喉燥痛、音啞、咳嗽無痰或痰少而黏,嚴重時出現(xiàn)痰中帶血等癥狀,脈象細,舌苔薄白或薄黃少津。治療宜辛涼解表,清燥潤肺。可用桑菊感冒顆粒、秋燥感冒顆粒、桑杏湯等。對秋燥感冒用藥應注意,切忌過用辛溫燥烈之品如麻黃、桂枝之類,否則不但燥邪不祛,反致傷陰劫液表邪入里而加重病情。

另外中醫(yī)尚有時行感冒、體虛感冒等稱謂。

時行感冒大概相當西醫(yī)的流行性感冒。中醫(yī)認為時行感冒的病因多與氣候突變、寒溫失常有關,如春季應暖而反寒,冬季應寒而反溫等,非時之氣夾時行病毒侵襲人體而致病。癥狀與普通感冒相似但具有流行性,且發(fā)病快、病情重,可見高熱、怕冷寒戰(zhàn)、流涕、頭痛劇烈、肢體痛楚,脈數(shù)有力或沉遲有力等。.對時行感冒的治療亦應根據(jù)所感病邪的不同而有風熱、風寒、暑濕等分型,但因時行感冒病情較重,外邪往往易迅速入里化熱,故宜在辨證用藥的基礎上選用具有清熱解毒涼血作用的中藥,常用中成藥清熱解毒口服液、雙黃連口服液、板藍根沖劑、大青葉合劑、銀黃口服液(顆粒)、抗感顆粒、抗病毒口服液(顆粒)等均可酌情配伍應用。某些中西藥合用的復方制劑如維C銀翹片、三九感冒靈沖劑、感冒清等,對緩解癥狀、縮短病程具有較好療效。

體虛感冒是指感冒纏綿不愈或一段時間內反復感冒的癥候,主要見于患有各種慢性疾病的人群以及小兒、婦女和老人。其臨床表現(xiàn)除一般感冒癥狀外,還有自汗、乏力、胸悶氣短等體虛癥狀,中藥對體虛感冒具有較好的療效,臨癥應辨別病人虛之所在隨證治療。治療體虛感冒中成藥如玉屏風散(丸)、參蘇感冒片(丸)、參蘇宣肺丸、荊防敗毒丸、桂枝合劑、防感片、參芪止汗沖劑等宜用于氣虛易感證候的治療,對于感冒兼五心煩熱、舌紅無苔或少苔、脈象細數(shù)之陰虛易感者可選中藥湯劑加減葳蕤湯之類辨證治療。

總之,選用中成藥治療感冒亦應辨證。而對感冒的辨證不應局限于某一癥狀,例如發(fā)熱、咽痛未必就是風熱感冒;病毒性感冒也不一定是風熱感冒;感冒后肢體困重乏力未必就是體虛的標志等等。而是應綜合病人癥狀、舌象、脈象、體質及氣候環(huán)境等諸多因素辨證分析,對證治療,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避免藥物不良反應的發(fā)生,保證中成藥應用中的對癥、安全、有效。

大陆一级毛片免费视频观看,亚洲丁香花在线,黄色嗯网站免费观看,晚娘恋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