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用藥指南 > 資訊詳情

胃下垂是比較常見的胃腸道疾病,好發(fā)于老年人、瘦長體形者、經(jīng)產(chǎn)婦、長期臥床少動者和慢性消耗性疾病致體質(zhì)虛弱的人。胃下垂嚴(yán)重威脅身體健康,因此要積極治療。下面給大家分享胃下垂的中醫(yī)外治方法。

胃下垂可使胃蠕動減弱,胃內(nèi)食物滯留,胃分泌消化液功能降低。病人可有上腹部不適、隱痛、飽脹感、厭食、惡心、嘔吐、打嗝和便秘等癥狀,餐后或久站時加重,臥床后減輕。部分病人甚至出現(xiàn)站立性暈厥、全身乏力、心慌和直立時低血壓等表現(xiàn)。

目前尚無根治胃下垂的藥物和方法,只能依靠加強腹部肌肉鍛煉、增加腹腔壓力、少食多餐、食后平臥、放置胃托等保健措施來改善癥狀。中醫(yī)內(nèi)治以健脾益氣、升陽舉陷為主,常用補中益氣丸等治療。這里介紹幾則中醫(yī)外治法,對改善胃下垂癥狀有一定療效。

中藥敷臍法

藥用蓖麻仁10g,五倍子5g,共搗爛如泥狀,敷于臍中,紗布包裹,每日早、中、晚各熱熨1次,隔4天換藥1次。

注意:孕婦和吐血者忌用。

灸神闕穴法

1.藥灸法:藥用黃芪、黨參、丹參各15g,當(dāng)歸、白術(shù)、白芍、枳殼、生姜末各10g,升麻、柴胡各6g。食欲減退者加雞內(nèi)金10g,大便溏者加焦六曲10g。上藥除生姜外,焙干,共研細末和勻,裝瓶備用。用法:將藥末10g填神闕穴,鋪平呈圓形,直徑約2~3cm,再用8cm×8cm膠布貼緊。每隔3天換藥末1次,每天隔藥艾灸1次,艾條長約1.5cm,連灸3壯,以1月為1療程??芍纹⑻摎庀葜赶麓埂?/p>

2.將生姜1片插數(shù)孔,置臍上,用艾條懸起灸之,每天1次,每次30分鐘。最好于每日上午9時左右灸之,灸后胃脘部有溫?zé)崾孢m感為佳。

貼百會穴法

治療時患者正坐,找到百會穴,將百會穴周圍的頭發(fā)剃掉,把“升胃餅”置于百會穴,用繃帶固定。然后令患者俯臥,用灌有80℃熱水的瓶子熨燙升胃餅30分鐘,每日3次。每塊藥餅可連續(xù)使用5天,連用10天為一個療程。飯后2小時左右治療較為適宜。

百會穴為手、足三陽經(jīng)和督脈之會穴,外敷并加熱熨,可加強藥性的升浮功能,通過經(jīng)絡(luò)的通達,對胃起牽引上提的作用,并使胃蠕動加快。

使用本療法時,提醒注意兩點:

1.患有心臟病、高血壓、嘔吐、咯血者以及孕婦忌用。

2.蓖麻子仁具有一定刺激性,患者用藥后局部皮膚可能會出現(xiàn)一些刺激反應(yīng),如發(fā)紅、腫脹、疼痛等,能忍受者可以繼續(xù)使用,倘若反應(yīng)較重,則需停止用藥。

挑筋割脂埋線法

主穴取上腹部阿是穴、上脘、中脘、下脘、鳩尾、足三里、脾俞、胃俞。氣虛配氣海;陰虛配三陰交;大便不調(diào)配大腸俞、天樞。先用挑筋法:用2%普魯卡因穴位注射皮丘后,用Ⅰ型針挑針,橫刺且拉斷挑起表皮,挑出皮內(nèi)纖維40~60條,纏在針體上拉出,每穴15~20分鐘,每次取2穴。創(chuàng)口涂碘酊、外貼止血貼。每療程結(jié)束后,再取足三里穴,用手術(shù)刀矢狀方向切開穴位皮膚至皮下約1cm,切除脂肪如豆大,埋6~8cm捆扎如黃豆大羊腸線,縫合1針。均1~2日1次,6次為1療程,療程間隔7日。據(jù)臨床報道,用此法治療胃下垂100例,總有效率可達96%。

大陆一级毛片免费视频观看,亚洲丁香花在线,黄色嗯网站免费观看,晚娘恋欲